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使各级政府行政官员特别是教育行政官员处于改革的核心、主导和主动的地位,具有很大的责任和权力,而将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更广泛的社会利益群体从总体上置于边缘、依附和次要的位置。教育改革的推进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宣传动员,依赖于开会、发文件、抓头头、检查落实、典型经验学习、政府绩效评估等方式方法。这种改革路径的优点在于政策执行力度大、改革效率高、改革过程比较容易控制。依照中国的教育国情,这种路径选择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然具有较高程度的合理性。但是,一些改革实践说明,这种路径选择也存在一些无法规避的风险。首先,各级政府在自上而下的改革中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不仅要为改革提供额外的、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资源保障,而且还要承担可能的政治成本。如果一项教育改革措施不能够取得预期成效或者有损于一部分学生或家长的教育利益,那么政府就首当其冲地成为被批评的对象,成为教育舆论批评的中心。在一个媒体发达的时代,如果政府经常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客观上会降低政府本身的公信力,极大地影响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其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容易滋长下级部门、大中小学校和老师们“自主改革的惰性”,逐步丧失自主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采取自上而下改革路径所面临的另一困扰是支持改革的理论、数据或信息的不充分性。这种不充分性一方面来源于改革行为自身的性质和围绕改革调研范围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来源于调查或征求意见中当事人的“讨好”行为,未能充分地反映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施行改革,很容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相关影视:最近看过的三年片在线爱奇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