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是自谦,他虽心怀大志,但这等事毕竟是头一次遇到,何必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没有退身之步呢?这又是一次机遇,他能推掉吗?
众人见刘邦有相让之意,有人提出萧何、曹参,两人更是万般推辞。他二人本是文吏,动笔、出谋还可,领兵征战却是外行。再者,二人都已成家立业,恐将来无成,株连宗族,为此,又力荐刘邦,自己相辅;刘邦仍是推辞。众人正束手无策,一父老说:“我平生素闻刘邦奇异,日后必当大贵,且我等已问过卜筮,属刘邦最吉。大家欲立你为主,乃人心所向,望勿再推辞!"
刘邦见推脱不掉,只好应允。于是,众人共推刘邦为沛公,择日就职。当时,刘邦已三十九岁。
吉日来临,刘邦就沛公职。因黄帝战于坂泉,遂定天下;蚩尤虽败,然好五兵,所以刘邦与众人在县廷之上,祠黄帝,祭蚩尤,杀牲衅鼓,以求福祥。因刘邦曾小径斩蛇,有老妪夜哭,又引出赤帝于杀白帝子之说,故立赤旗、赤帜,张挂城中,以表顺天灭秦之意。
礼仪后,众人散去。刘邦独坐厅中,心情难以平静,有兴奋,有愁怅,也有压力:自己被推沛公,多年愿望已有开端,但这是一条叛秦之路、一条造反之路,这条路一头通往成功,一头通往失败。成功了就能身登尊位,荣华富贵;失败了就会家破人亡,株连三族。现在已踏上了这条路,不能后退,只能往前走,但现下事多如麻:要扩军,要安民,要守城,还要外出攻略……他沉思了整整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