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图强: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安阳)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他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为商鞅。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惠王不能用。商鞅闻秦孝公下令求贤,发愤图强,于是离魏去秦。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后两次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法。新法令推行几年后,秦国百姓家给人足,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国势蒸蒸日上。孝公去世后,太子秦惠王继位。商鞅在变法期间,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的怨恨。他们为报夙怨,告商鞅有谋反企图,派官吏逮捕他。商鞅逃跑失败后,被带回都城遭惠王车裂,并灭其族。著有《商君书》传世。
造福万代:李冰
李冰,生卒年代不详,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四川人民世代同洪水作斗争。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秦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李冰受命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