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桥,卡车要过河显然不可能。
李敬修打算换一条路,却被一块海蚀柱吸引了注意。
较浅的河流不可能对坚硬的石头造成侵蚀,形成海蚀柱。
这并不奇怪,京都的面积是16410平方公里,83年的时候正式在玉渊谭附近启启动了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量地区海拔的基准点,京都的水准原点就是测量京都地区和相对海平面平均高度差的基准点,也就是平时地理书上说的海拔多少米。
以前永定河经常泛滥,要治理却找不到河水泛滥的原因,后来经过水准远点的海拔勘测发现永定河的河床高出京都平均海拔很多,河里的泥沙淤积导致河床偏高,才会出现险情。
现在地面不断下沉,还有地下水的原因,水准原点已经更换,在这里看到海蚀柱也不算意外,这块石头有一定的年头。
但是看到了海蚀柱就可以确定,随着出河口的远离还有地势的升高,河床的地步也会逐渐升高,这就导致河流的水深会越来越浅。
水声越来越浅,河床和发生淤积,也就是说会有一段因为淤积而相连起来的河岸,在夏天的京都完全可以直接走过去。
李敬修骑了十几分钟就发现了河流浅滩,上头的轮胎划痕还在。
河岸对面稀稀落落的有一些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