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就业和生产的空间分布也会随之变化,一个最显著的变化特征是不断提升的城镇化。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50年到2010年的60年时间里,城镇地区的人口从7.32亿人上升到34亿人,城镇化率也从30%以下上升到50%以上。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非常关注国内人口的地理分布,而其中许多政策制定者事实上实施了降低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政策。城镇化的进程中,既有工业化也有无工业化的城市化,而城市规模也发展各异,理解部门和地区发展的特征很重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和农业部门向城镇地区和工业部门的流动,促成了城市化和现代工业部门的崛起。
劳动力流动对高质量增长非常重要,但是劳动力流动往往存在着各种成本和障碍,劳动力流动的益处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在一个两部门就业模型框架下,定量估计发现直接的流动成本(精神和货币)高达平均年收入的50%~75%;如果将劳动力部门转移和流动的成本降为0,两个部门的产出都将在现有水平上翻倍。[12]因此,降低劳动力流动障碍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