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走到村口,仰起头望了望石牌楼,上面两个篆字“韦庄”,古意盎然,可惜牌楼旁边还竖起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上面写着“韦庄欢迎您”五个仿宋字,实在有点煞风景。罗中夏正要评论几句,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恰好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与他擦肩而过,纷纷好奇地朝这边望过来,吹两声口哨,还有一两个背着旅行包的驴友对他举起了照相机。
彼得和尚看着罗中夏的窘迫表情,不由大笑道:“罗施主,你莫非以为韦庄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我没想到这是个和乌镇一样的旅游景点……”
彼得和尚摸了摸佛珠:“笔冢吏讲究的是入世修心,红尘磨炼,试想一个人不谙世情、不通世故,又如何能体味到笔灵的神韵?所以韦家从来不关起门来当隐士,用现在的话说,得和这个现实世界同呼吸、共命运,俗称接地气。”
罗中夏忽然想起了另外一个大族:“那诸葛家呢?也讲究入世吗?”
彼得和尚苦笑道:“他们家啊……问题是入世太深。算了,先不说这个,我带你先去见族长。”他扶了扶金丝镜框,不知为什么,这一片本该熟极的家乡之地却让他突然有了另外一种感觉,一种隔膜且不安的陌生感。就连小村静谧的气氛,都显得不太一样。
大概是长途旅行太累了吧,彼得和尚想,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