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听了,认为智者实在是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了,举起拳头,向智者的头上打去,并问:“现在怎么办呢?”
智者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疼了吧?”青年愣在那里,已是无话可说。
智者告诉青年的是“德”,“德”不是空口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正是如此,才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讲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那就是不论你是找人办事,还是做任何事,修身是前提,没有修身的铺垫,一切都无异于空中楼阁。而修身则更倾向于道德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道德来维持,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道德的力量比法律更加强大,因为人们懂得自我约束,有羞耻之心。孔子说:“观人之过,斯知其党。”就是说只要看一个人犯的错误的性质,就能知道他的品行。由此推之,品德高尚的人,也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便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这种品德具有巨大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有时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百国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