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应当肯定其流传广、影响大,对传播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起了积极作用。
赵翼指出:“南北八朝史,《宋书》成于齐,《齐书》成于梁,《魏书》成于北齐,其余各史皆唐初修成。然虽成于唐初,而天下实未尝行也。……各正史在有唐一代,并未行世。盖卷帙繁多,唐时尚未有镂板之法,必须抄录,自非有大力者不能备之。惟《南、北史》卷帙稍简,抄写易成,故天下多有其书。世人所见八朝事迹,惟恃此耳。”[46]这一段文字,说明北宋以前,《南史》《北史》在流传和影响上,确是南北八史所不可企及的这一事实。八史之中,最早的刻本,是《隋书》宋天圣二年(1024年)刻本,今已不存。据《宋天圣二年〈隋书〉刊本原跋》所云:“天圣二年五月十一日上。御药供奉蓝元用奉传圣旨,赍禁中《隋书》一部,付崇文院。至六月五日,差官校勘,仍内出版式雕造。”其余诸史,多系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始校勘谬误,流传于世[47];至于这些史书的刻本的出现,又多是北宋末年以后的事情。因此,宋以前,《南史》《北史》的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就是必然的了。王鸣盛认为《南史》《北史》是由于“人情乐简,故得传世”[48],并把《魏书》《北齐书》的散失零落归咎于《南史》《北史》的广为流传,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