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夏熟麦子少收500多千克,损失400元,而秋熟大减产已成定局,损失更大。今后即使加倍施用有机肥,要想使这块地恢复元气,至少需要5年时间,经济损失至少在2万元。这么一算,这块农田的主人叫苦不迭,后悔地说:“早知道这样,当初真不应该赚这块良田的黑心钱。”
这位田地主人原本只是用土换钱,并没有看到表土与庄稼之间的关系,结果让他失去更多,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就是缺乏系统眼光和系统思维的结果。
与之相比,“红崖天书”的破译却是得益于统领全局、把握整体。
所谓“红崖天书”,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地区一处崖壁上的古代碑文。在长10米、高6米的岩石上,有一片用铁红色颜料书写的奇怪文字。文字大小不一,大者如人,小者如斗,非凿非刻,似篆非篆,神秘莫测。因此,当地的老百姓称之为“红崖天书”。近百年来,“红崖天书”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甚至有人推测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据说,郭沫若等著名的学者也曾经尝试破译,但是一直没有定论。
直到上海江南造船集团的高级工程师林国恩发布了对“红崖天书”的全新诠释,学术界才一致认同。至此,这一“千古之谜”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那么,非科班出身的林国恩是如何破译这个“千古之谜”的呢?林国恩于1990年了解“红崖天书”以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把全部业余时间放到了破译工作上。他祖传三代中医,自幼背诵古文,熟读四书五经,后来于196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造船专业,业余时间坚持钻研文史、学习绘画。由于他是造船工程师,系统学习对他有很深的影响,使他掌握了综合看待问题的方法。这为他破译“红崖天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