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受难曲》大约作于1665年,这一年前后许茨的创作比较多,这部受难曲虽然还是无伴奏的,保持了与上一部相同的形式,但在戏剧性方面却有了新的发展,许茨用更加调性化的音乐语言来刻画诸如愤怒、蔑视的心理活动。
《马太受难曲》作于1666年,也是许茨最后一部受难曲,当时作曲家已经八十高龄,冗长的标题似乎有了一些改变,许茨首次使用了“Sterbens”(死亡)这个词,原来的“受难故事”变成了“受难与死亡的故事”。开场依然采用《路加受难曲》中的开场白形式,合唱的分量不多,主要还是漫长的对话,冗长的宣叙调讲述的是经文上的词句。最后,作品在一段平静、内省的众赞歌中结束,“光荣归于基督……帮助我们这些罪人求得幸福吧,我主请垂怜,基督请垂怜”!
十世纪拜占庭挂毯上的路加形象
基督临终七言
与受难曲一样,《临终七言》同样是以基督受难的故事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的,只不过它更少叙述故事,而集中在耶稣受难时所说的七句话。
“基督临终七言”是人们对《圣经》中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的汇编,一共是7句,所以叫作“基督临终七言”。有时会在复活节、圣周和受难节时演《基督临终七言》或者朗诵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