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安身,首先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保证基本的生存权利。王艮以维护个人利益和安全为出发点,他又强调保身。但他所讲的保身,又不是单纯以一己之利为目的,还融入人格道德实践,提出保身必然爱身、尊身,并提出尊身立体的主张,把尊身与他所倡导的“百姓日用之学”的“道”相结合,要求“尊道”。这种认识体现了王艮在确保自身物质需求和保障肉体生命的同时,对人格尊严的看重。这种观点在正、嘉时提出尤堪注目。嘉靖初年的大礼仪,使诸多官员横遭廷杖贬谪摧残,士人欲保身则唯有离开仕途而归隐,于身不保,遑论其他。到嘉靖中后期,士人之人格操守已大不如前,诸如附势谄媚、假公济私已不属罕见。因而,可以说王艮适时提出这样的观点并非多余,虽然无助于挽救朝中士风的败坏,却也推动了晚明士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追求自我价值的肯定。
二、何心隐的“师友”说
王艮的弟子很多,其后学声势颇壮,最著名的为何心隐。何心隐原名梁汝元,江西吉州永丰人。嘉靖二十五年考省试第一名,后师事王艮再传弟子颜均,从此不图科举,嘉靖三十八年,因触怒县令而入狱,经友人营救得释。翌年北上京师,参罢权相严嵩的活动,由此招致严党忌恨,被迫更名改姓,南下避祸。同时,何心隐又因观点相左而与张居正不合。万历初年,张居正执政,反对自由讲学,主张禁毁书院,何心隐作《原学原讲》,力倡“必学必讲”,并言多讥切时弊,遂被视为叛逆遭到缉捕,惨死狱中。何心隐疾恶如仇,思想激进,李贽称其“英雄莫比”,目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