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毒药战
小说里常会出现各种致命毒药,如见血封喉的鹤顶红、饮之必死的鸩酒等,从史书里看,一部分毒药是真实存在的。但根据历史记载,毒药被用于政治斗争要远多于战争中。那么,这是因为毒药真的不适合大规模用于战争吗?
有据可查的是,汉代之时,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烈性毒药,并被用于政治斗争中。如汉宣帝的许皇后便是遭到霍光之妻的毒杀,其时宣帝的宠臣张彭祖也遭到其小妾毒害。到了两汉之交,这种事例便越来越多。西汉末年,王莽毒害大司空王崇,其后甚至因被指控“毒杀平帝”而遭讨伐。
据统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毒药常常被用于政治谋杀中,仅史书有载的便达58起,其中甚至包括董卓毒害何太后、刘裕毒害晋安帝与晋恭帝以及冯太后毒害献文帝等影响较大的事件。
毒药似乎也早早应用于战争之中了。时值公元前667年,当时齐军占领遂地,“遂人共以药投其饮水中,多杀之”,这是我国最早的在战争中使用毒药的记载。《左传·襄公十四年》还载有:“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晋)师人多死。”
根据上面的记载,毒药似乎在春秋时期已经被应用于战争之中,但我们无法考证他们到底用了什么毒。在两晋南北朝时,这种记载也变得频繁起来。北魏时,库莫奚侵扰,济阴王拓跋小新成“乃多为毒酒,贼既渐逼,便弃营而去。贼至,喜而竞饮,聊无所备。遂简轻骑,因醉纵击,俘馘甚多”。长孙晟在出征突厥达头部族时也曾使用毒药:“毒水上流,达头人畜饮之多死。”南朝也有类似的事例。南朝宋人在宋魏大战期间欲毒魏军,“募人赍冶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虏,竟不能伤”。侯景之乱时,侯景为谋取建康城,“置毒于水窦,于是稍行肿满之疾,城中疫死者太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