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银行业在北京政府统治时期的发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商办银行的发展超过了官办银行。本来,中国的银行一直以官办或官商合办为主,1912年底,官办与官商合办银行共24家,实收资本1966万元,占全国银行总资本的70%左右。后袁世凯时期,政局多变,以政府为后台的官办银行不能不受影响,加上官办银行人员冗杂,经营不善,因此除中国、交通两行外,官办银行的发展趋于停滞,在全国银行业中的地位也有较大下降。1925年底,官办与官商合办银行共有28家,占全国华资银行总数的17.7%,实收资本7605万元,占全国华资银行总资本的45%。与此相反,由于民族工商业在这一时期的空前发展,赢利急剧增加,多余的资金急需寻求出路,工商业的发展又带来对资金的旺盛需求,同时由于大战和抵制洋货运动的影响,外资银行的压力有所减轻,这些都大大刺激了商办银行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21-1925年新开业的商办银行达到87家,而同期新开业的官办或官商合办银行只有5家。1925年,全国商办银行总数已达到130家,实收资本9309万元,比1912年增长11倍还多,超过了全国华资银行实收资本总额的半数,而同时期官办与官商合办银行资本资本总额只增长了不到3倍。著名的“北四行”都是在1915-1921年间成立的,而发展最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15-1926年资本增长24倍,存款增长55倍,位居商办银行存款前列,工商业放款超过了放款总额的3/4.在商办银行中,工商业与金融界投资的比例在上升,即使在军阀、官僚、买办投资为主的银行里,工商业者的投资比重也在增加。以金城银行为例,1917年开办时,军阀、官僚的投资占90%,到1927年已下降到50%。一部分投资银行的军阀、官僚下台后,逐步转化为工商业资本家。以北京政府为后台的官办银行的实力下降,商办银行(尤其是江浙系商办银行)的发展不仅影响到银行业自身的势力格局,亦对后来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影视:印度电影雄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