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再次阅读她的文字,解析她的生活哲学,就会明白她的快乐所在:“我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心中的信念之灯没有熄灭。我不断求索生命中的喜乐平安:如果门太矮,我会弯下腰;如果石头挡道,我会动手挪开它或者换一条路走……我从每天的生活琐事中都可以找到快乐。”
由此,我们明白了为何她家总是挤满了年轻人,岁月留下的痕迹丝毫未能减损她的魅力——除了有一颗年轻的心,还有她的“快乐处方”——可以随时医治现代人的焦虑和不安。
一位深感忧虑的妇女想通过旅行来摆脱痛苦的阴影。她走了很多地方,但忧伤的情绪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有一天,她来到一座城市,由于旅途劳顿,她走进路边的一座小屋内休息。那里空无一人,非常安静。小屋的墙上挂着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生前都曾经历过苦难和悲痛,他们的作品描述的是一位受难者,以及他伟大的同情心和牺牲精神。在这个安静的小屋内,一种从前所未有的宽恕和爱的情怀油然而生,她决定帮助那些和她一样在忧伤中度日的人们。在家乡,她建造了一座木屋,称为“安静之所”。里面同样也挂着艺术家的同类作品。没有音乐,没有广告,也没有解说,那些满怀忧虑、身心疲惫的人纷纷来到这个小屋,努力使自己安静了下来,在这里学习放下心灵的重担,学习聆听内心、聆听他人,学习爱和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