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斯和杨小凯的交易费用理论
历史上,城市的出现从来都不是“社会人”所为,而是“自然人”的杰作,或者说是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的自然选择。至于如何选择城市合理规模,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搭建了新兴古典框架。他的理论最突出之处在于他把交易费用理论与古典的分工理论结合为一体,并采用了现代数学技术简化了个人最优选择空间,这可被称为超边际分析。此处不打算阐述杨小凯独创的分析方法,而是直接利用其相关结论。
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认为市场个体在交易的过程中会产生交易成本,如搜寻买家和卖家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借助于司法解决纠纷的成本。起初所有人都生活在农村,由于农业生产完全依附于土地,所以农民们大多散布在田间。在地多人少的时代,农民们通常相距很远,由于跑路成本巨大,自给自足是最佳选择,即使发生交易也是偶然的、零星的两两交易。杨小凯认为,伴随着分工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需要交易的商品也将增加,由此决定每个人交易的地理范围扩大。如果依然两两交易,交易成本势必呈几何级数增加,那么原有的状态便是不稳定的,因为经济人会选择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案——在“城市”中集中交易。城市越大交易效率越高,因为云集的商人越多,交易成本越低。不过,不是所有的商品都会集中到大“城市”中进行交易,这完全取决于交易成本与跑路成本之间的权衡。如果增加的跑路成本超过了所节约的交易成本,那么人们会选择一个离生产地或消费地最近的地方进行交易,于是次一级的小“城市”便出现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城市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只能说是一个临时的集市,因为人们只是为了交易才到城市。通常,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大多会形成上述的城市形态。